发布日期:2024-11-29 12:34 点击次数:56
据媒体最新报道,日前《足球之夜》节目披露,中国足球的管理体系“正在酝酿一次巨变”。其主要内容,就是重启已中断多年的职业联盟筹建工作,同时中超实行新一轮降薪。
然而,“人从众”模式下,不少问题也随之滋生,如预约困难、参观体验感下降等,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公众的文化体验,也对博物馆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挑战。如何在应对这些挑战的同时抓住发展机遇,实现“博物馆热”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,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。
有投资者表示,江苏省内市场中,苏中增速亮眼,其余如苏南大区、淮安大区增速表现相近,这些区域表现优异的核心原因是什么?下半年是否会延续该经营策略?考虑到苏南价格带较高、培育需要较长时间,公司是否考虑将资源更集中投放于苏中及淮安等基地及泛基地市场?
个人认为,所谓管理体系巨变,不出意外就是以职业联赛管理的变化为基本框架、实行管办分离。最根本的原因,就是目前的管理体系,其弊端已日益明显且加大,已严重阻碍中国足球的发展。
比如正在进行的18强赛,影响国家队备战的各种因素饱受诟病。最显而易见的就是联赛的安排欠科学、欠合理,导致联赛赛程过于密集。为国家队输送大量国脚的泰山、申花、海港3支球队,不得不在联赛、足协杯、亚冠和18强赛4种赛事之间穿梭进行、疲于奔命。
结果就是球员出现大面积伤病,最终是国家队受累。几天之后进行的中巴之战,阿兰、费南多、高准翼已因伤退出;武磊、蒋光太、李源一等人带伤参加训练,能否上场、状态如何,还有待观察。而在此之前,武磊、蒋光太、朱辰杰、杨泽翔、高准翼、张玉宁等主力球员,就因不同程度的伤病缺席或无法保以以最佳的竞技状态参赛,进而影响国家队的成绩。
另一方面,足协的工作重心之一,即青训工作、校园联赛、各级国字号队伍建设等,在足坛反腐持续推进的大背景之下,对联赛的管理多少显得分身乏术。只有把职业联赛交给职业联盟来管理、运作,让专业人做专业事,才有可能做得更好、更规范。
2023年亚足联推出全新版的跨年度亚冠联赛之后,J联赛马上跟进,决定将在26/27赛季实行跨年度制;K联赛则将在近日举行专门会议,讨论是否接轨亚冠和欧洲联赛。而越南、泰国等东南亚联赛已经实行跨年度制。有人戏称,整个东北亚,中超成了职业联赛继续实行自然年制的“独苗”。
自然年度联赛,对俱乐部、对国家队的影响都非常大。最简单的事实,就是中超联赛已经结束、部分外援合同到期离队,而亚冠还在进行。结果就是参赛的球队无法保证休假,同时因外援的离队而实力大减。与此同时,当其他国家的联赛正在进行时,中超联赛却又在放假、冬训,外援的引进和转会也因此受到影响,甚至会影响本土球员的留洋等等。俱乐部的焦头烂额,球员疲劳、伤病就进一步增加,各种不利因素的叠加,最终波及到国家队。
上述媒体报道称,新的中足联筹备组负责人已经到位。如果此事属实,几年前曾一度传言要建立的职业联盟,就有希望将在不久的未来得以实现,中国足球的职业联赛就有可能走上正轨,这是一件大快人心的大好事。
至于再次降薪,这早已是外界的共识。目前的大环境,愿意投资足球的企业本身就已经非常困难,再不降薪,估计还会有不少投资人将退出足球。
现行的薪酬体系,还是以2020年出台的2021-2023赛季俱乐部财务指标规定,即外援单赛季个人薪酬不得超过税前300万欧元、本土一线球员项薪不超过税前500万元人民币。这个薪酬,与J联赛和K联赛相比仍显得过高。
以上述《足球之夜》采访的青岛海牛俱乐部为例,24赛季共投入约8000万元人民币,在联赛最后一轮惊险保级。而这近亿的资金,球员的薪水、奖金就占了将近一半。据说,联赛排名靠前的俱乐部,投入达到9位数是“刚需”。
关键是,俱乐部投入巨大,但除了票房之外,大宗收益少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。这样的职业联赛,除了国企、央企,还有多少人能够继续“保持情怀”?
只有降低工资性支出在俱乐部投入中的比例,才能把更多的资源投向俱乐部的梯队建设。唯其如此,才有可能保证俱乐部人才队伍建设的良性发展。也只有俱乐部发展了,整个中国足球才有可能水涨船高。
从这个意义上来说,像奥斯卡这种年薪超过2000万欧元的特例,中超至少近期内不可能继续存在了。换言之,今年合同期满后,奥斯卡极有可能将离开中超活力运动,降非他愿意大幅度降薪。
上一篇:体育节奏 独领风骚, 细数欧洲足坛各大王朝
下一篇:体育节奏 乌桕的秋天